叶正印委员:
您在县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办理工作答复如下:
一、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县从实际出发,围绕创建特色旅游、打造文化强县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获得了省级文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荣誉,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相继开展了渔鼓演艺“进宾馆饭店、进农家乐,进旅游景点”三进工程;打造柞水渔鼓品牌,代表剧作《竹风清音·渔鼓情》,剧情跌宕起伏,歌舞形式多样,受到广大游客好评,创编的花鼓剧《渔鼓传情》,特邀国家一级编剧执笔,剧本已于2015年5月创作完成,现进入专家论证修改提高阶段;发掘整理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300多个,已有48项分别进入省、市、县级名录,其中古老的说唱艺术——“柞水渔鼓”,传统手工技艺“杏坪皮纸”、“柞水糍粑”,经典民俗文化“柞水十三花”已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陕西源泉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九天山道教文化、孝文化旅游项目10个;多次邀请省、市诗词作家、书法、摄影家到柞水进行采风活动,举办了“柞水牛背梁杜鹃节”、“高山与大海对话”等系列文化活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构筑了展示风彩的平台,提升了柞水旅游形象,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二、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后期采取措施
1、大手笔策划,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坚持“以文化含量充实旅游内涵,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品牌。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九天山景区、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重点打好“生态牌”,发掘其观光、度假、休养、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让柞水成为秦岭最富裕的地方和自然山水博物馆。依托凤凰古镇,打好“民俗文化”和“民间演艺”文化牌,在景区内重点培育游客参与互动性的具有乡土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扶持游客能够参与的打浆造纸、铁器加工、手工刺绣、泥塑制陶、传统农耕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依托柞水花鼓、汉调二簧、柞水渔鼓等重点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聘请专业导演策划,创作精品演艺节目,让凤凰“农村剧场”成为古镇旅游叫得响的特色文化产品。
2、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1)策划旅游景区文化包装。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秦楚古道以秦岭生物种群和休闲养生文化挖掘包装为主题,九天山森林公园以忠孝文化为主题,溶洞以地质探险文化为主题,东甘沟以爱情文化为主题,药王堂以药物养生为主题,凤凰古镇以商贾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开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健身旅游、创意旅游,精心设计开发“柞水文化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贯穿于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论证、实施全过程,加快形成“观景、看戏、养生、商务”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充分挖掘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文化要素,精心打造世界长隧、岭南明珠、西北一绝、牛背问道、商贸古镇五张柞水文化名片,依托“秦岭最美是商洛生态文化旅游节”,积极策划具有县域特色的重大节庆活动,实现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3)抓好旅游景点促销。把宣传我县旅游文化整体形象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省内外主流媒体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我县旅游影响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柞水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2015年8月 日